联系我们CONTACT US
贝斯特游戏官方网站--全球最奢华的游戏平台
联系人:陈先生
联系电话:020-88888888
手机号码:13988888888
公司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
保姆 首页 > 服务项目 > 保姆
跨越百年的书,承载历史和文化价值重庆市江北中学校语文老师赖文欢,曾在泰国孔子学院担任两年对外汉语教学。昨日★★,她看过这本教材的部分截图后★★★,告诉商报记者,教材通过特殊的拼音注解教授四川话,这样的方式有趣、贴心★★★。
Chris(英国人★★,重庆生活4年,重庆大学[微博]外教)★★:对我来说★,与其说是本教材,这更像日常短语小册子。来了重庆之后发现,川渝方言对外国人来说其实挺难的★★。百年前教材里的四川话教学和我学中文时候的方法差别很大★,像这样直接学习短语★★★、词组的方法很难了解方言的发音规则★★,不利于理解记忆。
该微博称★★★,《华西第一年学生用中文教材》是目前最早正式出版的四川话英语教材,记录了地道的成都方言,★★★“请自动脑补洋人用四川话与当地人交流★★★”。记者在配图中看到,教材中的汉语句子中,有很多四川方言特有的说法,比如“扫归一了”、★“在我们这里歇★★★”、“脚脚上要好生洗干净”等★★。“今天走得拢吗★★?”这句话,在教材中被翻译为“Can we get there today or not?”
就像现在的“疯狂英语★”,这本“疯狂川话”教材★,不仅记录了百年前的四川方言,也有当时的外国人操着一口四川话跟当地人交流的有趣场景★★。
廖志林告诉记者,启尔德是加拿大人★★,1892年来到成都,在成都生活了25年后编写了这本教材★★。启尔德能熟练运用英文和四川话,“把一些看似很★‘土’的方言,翻译得很地道★。”廖志林说,这本教材在当时起了很大的作用★,一方面它帮助在成都的外国人学习四川话★,另一方面,也是当时中国学生学习英文的教材。如今,这本教材上很多方言即使是本地人都用得很少了,可以称得上是第一本“川译英”教材★★,这对学者研究华西历史,以及四川方言都是宝贵材料。
这本教材实践效果如何?昨日,记者将教材截图发给了几位在重庆生活多年的外国友人★★。
“好洋盘★,百年前的英文版四川话教材,涨知识了!★★★”近日,微博草根大号“头条成都”在微博上晒出了一本英语教材的照片,被大量转发★★,并引发热议。不同于常见的英语教材★,照片中,这本教材的中文翻译不是普通话,而是四川方言。
昨日,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这本百年前的方言英语教材,承载了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。★“百年前★★,外国的医生、学生来到四川★★,带来科技、医学等先进成果,为满足交流需求,这本书应运而生。而记载的场景和方言,也原汁原味地保留了百年前的城市环境和风味,具有很深厚的文化价值。”蔡尚伟说★,撇开书本里面的教学内容,背后折射的是中国百年来城市发展进程,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。
目前,廖志林手上有一本该教材的复制版,他翻阅后告知商报记者,这本教材共278页★★★,分32课,有1005条句式和词条。“现在看来★,这些课文非常有意思,非常贴近生活”★★,廖志林举例说★,第一课是★★“和教书先生说话”,第二课是“请伙房(厨师)”,第三课是“请打杂”,第四课是★★★“请老婆子(保姆)★★★”……课程的安排循序渐进,后面的课程包括上街买东西★★★、打扫卫生等。
Evan(美国人,重庆生活5年★★★,上班族★。):我生活工作在重庆,但是我女朋友是成都人★★★。教材里有些四川方言看不懂,不过觉得特别搞笑。我成都女友告诉我★★,这些都是老四川话。这本教材中用拼音进行了注解★★,其实很贴心★,不过和现在我学习的拼音有点不同★★★,看得有些懵★★。
芳萌(保加利亚人,重庆生活4年★,重庆大学学生)★:来到重庆后发现,方言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这本教材是个好帮手★,尽管年代有些久远★★,但在方言学习上还是有帮助的★。
值得注意的是★★★,这本教材还给每句中文按照英语音标的原则★★,标注出对应的四川话发音以及音调★★。例如,“走得拢”就标注为“zou de lung★★”。
上一篇 ★★★:金球奖颁奖礼上明星都说了些啥?下一篇 :《经济学人》标题双关语解析(二)
“今天走得拢吗★★★?”、★★★“今天横顺要走拢。★★”、★★“扫归一了,就把东西还原★★”……川渝两地的人对这些方言并不陌生,可是你能想象这样的对话出现在百年前的英语教材中吗?近日,一本名为《Chinese lessons for first year students in west china》(华西第一年学生用中文教材)的书籍截图在微博上热传★,并登上热门微博排行榜★★★。
昨日,记者联系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长廖志林,他向重庆商报记者证实,微博上曝光的这本教材★★★,正是近100年前的“川译英★”中文教材★,这本教材是由华西医院创始人启尔德编写的,1917年由华西协和大学印刷出版,目前这本教材的原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图书馆里保存。